2024-08期●文化战士天地●

谢铁骊:从新四军战士到著名电影导演

作者:石东旗


对于年过六旬的人来说,或许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拍的电影,《暴风骤雨》 《早春二月》 《红楼梦》都出自他手,8个“样板戏”他拍过5部。他就是曾担任过第五至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至第九届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主席、中国夏衍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的谢铁骊先生。

兄长引领  参加新四军

1925年12月27日,谢铁骊出生于淮阴县城清江浦的官园坊。他的父亲原在一家钱庄里做管账先生,但由于经常失业,家境相当清贫。谢铁骊8岁时被父母省吃俭用送进私塾,后插班在安乐巷小学从三年级开始读起,直至完小毕业。

1938年,抗日救亡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淮阴地区群众的抗日情绪也日渐高涨,年仅13岁的谢铁骊参加了家乡的救亡剧社和一些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秋,谢铁骊在哥哥谢冰岩的引领下参加了新四军,并被送进淮海军政干部学校接受了4个多月的学习培训。1941年,谢铁骊被调到苏北新四军淮海剧社从事戏剧工作。一直到1950年,他都在剧社和文工团工作,先是做演员,后是做团长。

谢铁骊刚到剧社时,只是一个普通队员。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不服输的劲头,在此后七八年阅读了大量书籍。他钻研过戏剧创作理论、舞台表演艺术,研究过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等人的剧作,看过淮阴民间流传的各朝演义、小说和杂戏小唱本,编导过七八部大型话剧。1942年,谢铁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5年初,谢铁骊任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文工团戏剧教员;9月,文工团随第10旅进军东北,谢铁骊按照组织的命令留在淮海军分区,后担任新编第10旅文工队队长;1949年2月,担任30军文工团团长。

文工团的活动是与解放战争的进程紧紧融为一体的,所以谢铁骊既参加过淮海战役,做过俘虏管理大队大队长,又是表现这场民族解放斗争的宣传员。在此期间,他不仅排演了大型古装剧《李闯王》,而且也写了些剧本,如表现军民关系的独幕剧《吹灯》、歌颂战斗英雄的独幕剧《三勇士》,还有三幕话剧《海城起义》、多幕剧《官家屯》,以及《李树才的下场》 《不屈的人们》 《恩仇报》等多个剧本。可以说谢铁骊的艺术活动是从生活起步的,也是在硝烟烽火之中展开的。

奉调进京  跨入电影界

1950年初春,谢铁骊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和夫人——在抗日烽火里成长起来的、曾任过新四军演艺队指导员的王遐一起到文化部报到。

从苏北解放区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从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到共和国最高文化机构,两人在喜悦激动的同时,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谢铁骊在此后的四五年内,系统地研究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体系,细读了中国五四运动以来的文学著作和近代英、法、俄、挪威等国的文学名著。为适应电影艺术的发展,他涉猎的范围不断拓展。他不仅对历史、地理、医学、商业、军事、政治、工农业知识感兴趣,对几大菜系的菜谱也很熟悉。后来,每当筹备编导摄制新片时,他总是先翔实查阅大量资料,拜访各门学科的专家、教授、学者,各条战线上的名贤学士,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在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参加创办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即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为新中国培养电影演员。他以1945年曾当过文工队戏剧教员的经验,开始了电影表演艺术的教学工作,任表演系副主任和文化部电影局直属电影演员剧团副团长。1956年,而立之年的谢铁骊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导演。

谢铁骊到北影后,先在《林家铺子》 《红旗谱》等影片中任副导演。1959年,他独立导演故事片《无名岛》。上世纪60年代,他编导了《暴风骤雨》 《早春二月》和《千万不要忘记》等多部影片。在导演《暴风骤雨》时表现出的优良的艺术素质,使他在中国电影艺术界崭露头角。在《早春二月》这部“最美丽的电影”中,谢铁骊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得到了更为充分的显现。这是他艺术上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故事片艺术高峰的代表作之一。

谢铁骊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正源于他早期革命生涯的经历和社会生活的积累。少年时代,谢铁骊生活在淮阴城里的社会环境,同影片《早春二月》里描写的芙蓉镇背景相似。引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长兄谢冰岩及其战友,在大革命失败后所经历的人生道路,同电影中肖涧秋、陶岚的生活道路也颇为吻合。1930年,谢冰岩因参加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与管文蔚等同志被捕关在淮阴监狱。谢铁骊经常探监送饭,目睹兄长手铐脚镣,感情上同他们息息相通。20多年后,当谢铁骊翻开柔石小说《二月》并着手准备改编时,立即对柔石的创作匠心心领神会,从而使《早春二月》达到了艺术上的最佳境界。

谢铁骊在解放战争期间,曾深入了解过淮阴人民的土地改革运动,创作的反映土改斗争的京剧《恩仇报》,深受家乡人民的喜爱。他的亲身经历和创作实践,为他成功地编导电影《暴风骤雨》准备了大量素材。他在淮海战役战场上担任过俘虏管理大队长,又为编导《今夜星光灿烂》奠定了生活基础。

汗水流淌,心血倾注,谢铁骊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他也曾有过很不愉快的遭遇:《早春二月》和《海霞》受过错误的批判,《今夜星光灿烂》遭过非议,《包氏父子》也曾有过冷遇。然而,创作道路的艰难、坎坷、曲折,反而更激发了谢铁骊对电影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

特殊年代  执导样板戏

“文革”中,“旗手”江青挑中谢铁骊去拍样板戏:一方面江青看过谢铁骊拍的《早春二月》,觉得这个人还有一点能耐,有艺术细胞;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谢铁骊15岁就参加新四军,根红苗正,历史清白,尤其是从来没有到过上海。江青最怕在上海待过的人知道她的底细。

谢铁骊执导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拍摄完成公映后,好评如潮。《智取威虎山》是样板戏的第一部,接着准备拍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因主创人员意见不合,江青又把谢铁骊调到摄制组。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拍摄期间,谢铁骊又与芭蕾舞剧团团长刘庆棠闹得不愉快。因刘庆棠是江青的红人,谢铁骊就半途离开了。得罪了刘庆棠,“文革”中他也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接着拍摄《龙江颂》。《龙江颂》能够顺利通过,很幸运。江青那时不在北京,毛泽东想看看戏,谢铁骊就把完成了后期制作的《龙江颂》送去了。毛泽东看了后说:“这个戏很好嘛,宣扬了共产主义的精神。能够互相让水,这种品格、风尚值得提倡!”主席这样一说,江青也就没话说了,就这样通过了。

谢铁骊在拍《龙江颂》时,上影厂在北影厂拍《海港》。《海港》拍完后,江青看了不满意,让重拍。于是,谢铁骊受命重拍《海港》。在拍摄过程中,上影厂导演谢晋给予了大力帮助,因有前车之鉴,也就顺利通过了。

《海港》拍完以后,江青又让谢铁骊拍摄《杜鹃山》。《杜鹃山》拍完以后,江青看了并不很满意,但又挑不出什么毛病,再加上她还要忙别的事情,就马马虎虎地让通过了。然后,北影厂拍摄故事片《海霞》。因《海霞》没有“三突出”受到批判,虽然谢铁骊不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但造反派认为他就是导演,板子都打在了谢铁骊的头上。

春天来了  厚积而薄发

粉碎“四人帮”后,各条战线上的人们争分夺秒,争取将“四人帮”造成的损失夺回来!文艺工作者的春天也来了!

按照北影厂的要求,谢铁骊导演电影《大河奔流》。这是首次在荧幕上出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形象。谢铁骊一直是电影艺术的探索者和创新者,大胆采用无技巧剪辑手法(就是硬切),摒弃回忆、幻觉、叠画,而且通过采用越轴画面,使节奏加快。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谢铁骊一直想把在战争年代的生活经历在荧幕上展现出来。197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请他拍摄白桦的剧本《今夜星光灿烂》。在这部电影当中,谢铁骊仍然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导演拍摄实用本而不是分镜头本。他认为:“白桦是一位诗人,他把自己深沉细腻的思想感情倾注于他所讴歌的人物身上,通过4位普通战士的英勇牺牲,唱出了4支深情的颂扬之歌。”所以,电影应拍成一部抒情的散文诗电影。为了将这首“诗”写得优美、动情、富于内心化,谢铁骊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接近人物的内心和灵魂。影片公映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1981年,谢铁骊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拍摄《知音》。影片讲述的是蔡锷维护共和、反对复辟、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的故事。之所以找到谢铁骊执导,因为其他人不敢接,害怕犯错误。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是叶剑英,而谢铁骊是全国人大常委,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任务。在这部影片中,谢铁骊在时代气氛的把握、传奇手法的运用、情绪组接、意境渲染、场景设置等方面都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从《大河奔流》 《今夜星光灿烂》到《知音》,谢铁骊的每一部影片都引起媒体和观众以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正是他甩开思想包袱、大胆进行探索、创作热情高涨的一个时期。

北影素以善于改编文学名著著称,早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之前,厂长汪洋就提出要把《红楼梦》搬上银幕。当时确定由成荫、水华导演,但后来考虑到这部影片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同一般,场景转换多,拍摄任务重,恐怕上了年纪的导演体力吃不消,于是,任务自然落在了年纪相对较小的谢铁骊身上。1983年,谢铁骊担任6部8集电影版《红楼梦》的编剧和总导演,历时5年,直至1989年才摄制完成。影片《红楼梦》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浩大的电影艺术工程,被誉为“电影艺术的珍品”。

谢铁骊家里的藏书,以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居多,却有一套《红楼梦》的小人书(连环画)。这是当年拍《红楼梦》时给刘姥姥的扮演者赵丽蓉看的。赵丽蓉识字不多,看不懂原著,谢铁骊就想了这个办法。同时,在指导赵丽蓉演戏上,谢铁骊非常细致耐心,包括每一个细节。因此赵丽蓉常说:“我不认识字,如果不是谢导,我拍什么电影啊,就是一个《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让我红了。”赵丽蓉对谢铁骊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谢铁骊的执着与付出,也使他的编导事业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1979年,《早春二月》在香港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中,被评为“1979年十大中外影片”。香港一家杂志评论说:“他虽然只有小学毕业,可他拍出了中国最美丽的电影《早春二月》。他不愿意做官,只想为电影献出一切。”1981年,《今夜星光灿烂》获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1990年,电影版《红楼梦》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纪念大会上,谢铁骊获中国电影世纪奖,其执导的电影《早春二月》获优秀影片奖、导演奖;2005年,谢铁骊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1年,谢铁骊获第2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杰出贡献奖;2022年1月5日,谢铁骊获“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荣誉。

2015年6月19日,谢铁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