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甲申年的大年初一,我拨通北京长途,向沙老和他夫人姚明拜年。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姚明老师以沉痛的语气告诉我:“沙老‘走’了!他是昨天大年三十上午‘走’的。”啊!听到这个噩耗,我简直是惊呆了!我拿着电话耳机,手索索发抖。此时此刻,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只能紧紧地闭上眼,默默地追溯过去难忘的岁月。
记得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沙老陪同王首道同志专程从北京来到上海,参加《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一次会议。会上,首道同志请沙老说说话。他很朴实、谦虚,不多言谈,只是很有礼貌地说:“今天,我把王首道同志请来,是给大家穿针引线的。刚才王老都说了,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讲,只是希望大家共同把《民主与法制》办好!”时经两年,中国法学会请沙老担任《民主与法制》社长。我作为一个记者,和他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沙老听说我是上海作协会员,他在文化部工作时,曾经和巴金、茅盾、冰心、魏巍等老一辈作家经常沟通往来,因此,我们之间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有一次,他来上海,在他下榻的宾馆,我们两人促膝长谈,直至深夜。我去北京出差,总要去沙老家拜访他和姚明老师。使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二老待人特别宽厚、热情。有一次,我到北京拜访他们,临别时,姚明见我工作太累,把一盒西洋参、一双外销旅游鞋塞在我的包里。沙老知道我要去文化部看望一位朋友,立刻挂电话向部里要车。不一会,车子来了,二老把我送到楼下门口,特意关照司机说:“客人要去哪里,你就开到哪里,等他办完了事,你再把他送回宾馆。”小车驶出胡同,他俩还站在院子里向我挥手示意。3年前,沙老最后一次来到上海,他把我和邓伟志先生请到他下榻的宾馆,兴致勃勃地说:“这次来,我哪里都不去,就是看望你们两位。伟志是我同乡又是晚辈,沈霞是我好朋友,今天就到你们两家去看看,中午饭在伟志家吃。”那天我们三人先坐车到了我家,再一起到伟志家共进午餐。
20多年来,由于我和沙老过从甚密,才逐渐知道,他不仅是一位身居高职的革命前辈,而且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诗人和老报人。据我所知,早在抗战初期的1937年,当时年仅17岁的热血青年沙洪就毅然告别故乡,走上了革命征途。他从安徽萧县奔赴革命摇篮延安,进了抗大一分校,担任八路军随营学校区队长。嗣后,他又随同部队来到崇山峻岭的沂蒙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敌后斗争。
1940年“七·—”前夕,为了迎接抗大一分校党代会的召开,在沂蒙山区东高庄村的一间小草屋里,沙洪和久鸣一起,创作了《跟着共产党走》这首影响深远的革命歌曲。“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这歌声很快就在辽阔的抗日战场响起。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这激昂嘹亮的歌声响遍了全中国。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抗大一分校校刊《战旗》主编的沙洪,来到鲁东平原,创办徐州、济南、青岛三市的党报,并先后担任了《徐新日报》、《青岛日报》第一任总编,《大众日报》编委。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调任中宣部《宣传通讯》主编。“文革”后调任卫生部党组成员,中组部干部局局长、副秘书长。1986年出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84年,时年64岁的沙洪在中央一大批老同志的支持下,和姚明一起创办了《老人天地》杂志。当时陈云同志为刊物题写刊名。而今,这本杂志成了中国众多老人的良师益友,发行量超过10万份。创刊10周年时,江泽民总书记为刊物题词:“祝全国老年人健好!”接着,李鹏、李岚清、薄一波、宋任穷、雷洁琼、刘华清、钱伟长、吴阶平、苏步青、陈沂等老一辈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和专家学者,都相继为这本刊物题了词。著名作家魏巍的题词是“鲁师遗训铭心底,痴牛永俯孺子前,胸中自有青松气,尽瘁不唱夕阳残。”可谓是对沙老在人生晚年辛勤办刊的真实写照。
沙老为党的新闻事业奋斗了一生,直到晚年仍然笔耕不息。1991年,中组部为了表彰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拍摄了一部电视剧《朝阳和夕阳》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已是古稀之年的沙老,在繁重工作之余,为此剧创作了《同是一个太阳》的插曲歌词。歌词这样写道:
“朝阳和夕阳/同是一个太阳/只不过东升西降/推动着历史车轮/向前方/啊!人生易老志不老/枫林红叶更傲霜/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就发一分光推动着历史永远向前方……”
有一分热就发一分热,有一分光就发一分光。步入人生晚年的沙老在他患有重病住院治疗的两年多时间里,一面接受治疗,一面仍然躺在病榻上看稿、编稿、写稿,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
敬爱的沙老,我相信,你为老龄事业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全国将有数以万计的老人为你送行!你的思想品德,你为人类留下的一大笔精神财富,将会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