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留美学子郭申元
我国留美学生郭申元死后,两位中国驻美大使先后为他题词,前任驻美大使李肇星题词是:“负笈海外,情系中华,壮志昭后人。”现任驻美大使杨洁簏题词是:“郭申元博士风范永存。”与郭申元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勤奋刻苦,对国家对专业无限热爱,是一个爱因斯坦、陈景润式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是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艰苦奋斗的一个缩影,他用自己的青春写出了让人敬佩、让人流泪的篇章,他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年仅29岁。
“向科学家挑战”的中学生
1970年6月12日,郭申元生于上海。他从小聪敏好学,事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并要从中找出答案。
一次,他在锅里倒上食油准备炒菜,突然有滴水落到油锅里,刹时油炸开了,油沫子四下飞溅。这是怎么回事?他立即想到以下问题:为什么会发生爆溅?在爆溅中油与水发生什么变化?油与水的比例高低会不会影响爆溅现象?
他用已经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水沸腾时含有大量水蒸气的气泡受到浮力而上升,当它们到达空气与水的临界面时就急剧破裂,释放出大量水蒸气冲破油面溅起油滴,形成爆溅。按理说,爆溅的谜底揭开了,研究也该结束了,可他又提出,实验是在地球上实施的,在失重的太空环境中,混合震荡的油和水,加热后会不会爆溅呢?后来,他用三个大号注射器,按照1:2、1:1、2:1三种不同的体积比,分别装进油和水的混合液体。由注射口插入电阻丝作为电源,在注射筒上装上温度计,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振动台上。实验时使振动台振动10次,每次1秒,由摄像机摄下全过程。他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与成果推导出太空实验的18种可能,并且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说明。
上海科普协会的领导很快看到了他的太空实验方案,认为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学术价值,就热情地将它推荐给《中学科技》杂志,于是《我设计的一个航天飞机实验》同读者见面了,并作为重点文章,它的题目上了该杂志的封面。
在小学读书时,因为蟑螂咬坏了他的算术课本,引起了他对蟑螂的憎恶。从1986年开始,他连续用四年的寒假捕杀蟑螂,统计推算蟑螂的增长速度,研究分析蟑螂的习性变化及其繁殖的生理和环境因素,并提出灭蟑螂的八种方法。从连续四年的统计中,他看到上海地区蟑螂繁殖率惊人,他预测要不了数年上海的蟑螂将达10亿只左右,将与“蟑螂的首都”——纽约不相上下。为此,他将灭蟑螂的实践与发现,写出了《上海的嶂螂数量将和纽约不相上下》的论文,在1989年第1期《自然与人》杂志上发表。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教授看到该文感慨万千,挥毫写下:“中学生这种探索和钻研精神极为可贵。此事告诉我们,中学生在向科学家挑战。”
在生化领域作出独特贡献的博士
1988年夏天,郭申元因成绩优异从上海中学保送复旦大学生化系。由于他英语功底好,对所学专业感兴趣,加上当时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学习国外著作并进行翻译,在复旦一年半时间内,他翻译并发表了《遗传学引出的新问题》、《糖尿病的新疗法》、《揭示艾滋病病理的研究》等20余篇最新学术论文。与此同时,郭申元根据自己对美国的医学和临床经验的关注,编译了20多万字的《美国人养生五百忌》一书,翔实地反映了世界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崭新成果,首印三万册一售而馨。台湾出版商买下了该书的繁体字版,贝塔斯曼出版集团也购买了版权,一书三版都很热销。
1990年,郭申元以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考取了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开始了在美国的自费留学生涯。
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过多的负担,他在留美期间,生活上力求节俭,把每个月的伙食费严格控制在35美元之内。在学习上他是全身心的投入,他几乎没有星期日,没有休闲娱乐。1992年,他以全“A”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全美优秀生”的称号。当时,美国一家公司因他出众的成绩录用了他,但郭申元慎重考虑后放弃了这家公司的高薪聘用,作了继续深造的选择。他说:“我不是为赚钱来的,我是来学本领的。”他选择抗癌研究,作为人生目标。1998年3月,他以题为《蛋白质结构以及DAK与DGK组合差异及其结构基础》的论文获得美国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把实验成功作为自已最大的快乐。一次,为了获得解读解旋酶的一个重要成果,他在实验室里一干就是45个昼夜,仅计算机打出来的实验数据纸就有500多张,铺满了整个实验室,可依然毫无进展。在极度疲惫之际,郭申元深深体会到了探索的艰难,是放弃还是坚持?想起来美时的壮志,想起45个艰辛探求的日日夜夜,郭申元反复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46天,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一份振奋生命科学界的直接描述解旋酶结构细节的报告诞生了,攻克了国际上多年来未能解决的难题,鉴定出DNA解旋酶功能的蛋白质部分,为解旋酶和引发酶这两种重要复制酶的功能区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的连接位点进行全面的阐述,为开发新一类治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向。研究成果的五篇论文先后在世界顶尖杂志《细胞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权威杂志《生物化学学报》上发表。享有盛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理查森教授对郭申元博士在生化领域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评价说:“这是科学家首次揭示这类解旋酶的结构,郭博士的名字将永远与这一独特的贡献连在一起,而且他的工作将为其他科学家继续研究这一重要蛋白质提供指路方向。”
“祖国在我心中”
正当郭申元充分发挥他的科研天才,献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一步步走向辉煌时,却被癌症猝然击倒了。
1999年圣诞前夕,郭申元被确诊患了恶性肿瘤,10天后手术切除了80%的肝脏。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仍惦记着尚未完成的实验,他让妻子帮着整理资料,自己在病床上修改论文。手术后仅10天,郭申元就回家重新投入工作。他深知自己所研究的项目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他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他人继续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一次,郭申元在实验室的路上突然不适,一下车就昏倒在地,可当他苏醒后,仍是坚决地走进了实验室。就这样,他以顽强的毅力又工作了两个多月,直到癌症复发再次住院。
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只有最后几周后,积压了整整十年的思乡之情终于喷涌而出,他在病床上,面对垂老的父母说:“我要回国去,回上海去,亲眼看看祖国的变化。”
回国、回国!十年的游子梦该圆了!他所以十年未归,不就是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赢得更多的荣誉,为人类做更大贡献吗?
2000年3月23日,翱翔的银鹰把郭申元送回上海。这一天,郭申元的精神特别好,一直凭窗而坐,口里不住地喃喃着:“变化真大啊!上海太美了,比纽约美,比曼哈顿美……”
车子驶入了市区,父亲问儿子是上医院,还是回家?
“回家,我要回家!”就这样,郭申元在归国后第一个夜晚是在家中度过的。以后的两天,也是他人生最后的日子,是在医院度过的。在弥留之际,郭申元对父母说:“这十年,我在美国为了实现自己少年时的梦想,刻苦读书、研究。我没有拿绿卡,没有赚大把的美元,但我从来没有浪费过一分钟,我活得实实在在,也很开心。人们都说养儿防老,爸妈养育了我29年,辛苦了一辈子,我不能报答你们,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但我在生命科学史上留下了我的足迹,我有我的郭氏猜想。我带回来的研究成果和有关资料,可送给科学院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也许有些作用,这算是我对祖国的报效。”
郭申元在自勉格言中说:“中华是我根,哺养我长大的是中华大地,人在万里之外,祖国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