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期●卷首语●

人民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纪念袁国平诞辰一百周年

作者:那少罡

袁国平是我军政治工作杰出的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曾称赞道:“袁政治开展,经验亦多。”袁国平从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经历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红军长征。1938 年1月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牺性于皖南事变中。袁国平长期从事我军的政治工作,在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政治工作的思想和方法,对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国平原名袁幻成,又名袁裕,字醉涵。1906年5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袁家台村一户手工业工人家庭,家境贫寒。1922 年秋,袁国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徐特立、田汉等进步教师的影响下,袁国平一面学习,一面积极参加进步学生活动,并被选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成为湖南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5 年10 月,袁国平考入了黄埔军校,被编入政治大队学习。这年年底,袁国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时,袁国平随周逸群领导的北伐军左翼宣传队来到贺龙军队的司令部,帮助贺龙改造和整顿部队。这也是袁国平投身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开端。北伐军占领武汉后,袁国平奉调到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1927 年 5 月下旬,他参加了西征杨森、夏斗寅的战斗。出发前,他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博一快。”这充满战斗激情的家书,充分地抒发了袁国平为“抗御强寇”而舍身赴敌的壮志气概。
  随后,袁国平又调任第四军五十二师七十四团一营三连指导员,率连队随十一军军部参加了南昌起义。1927 年底,袁国平时任教导团参谋,带领主攻部队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整编为红四师,袁国平任党代表。1928 年 10月,袁国平被派往中央苏区,担任湘鄂赣特委宣传部长。在湘鄂赣边区的这段时间,袁国平创造性地将部队政治工作的方法运用到群众政治工作中,为苏区的群众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9年11月,袁国平被任命为红五军政治部主任。1930 年6月,彭德怀的红五军奉命扩编为红三军团,袁国平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7 月下旬,红三军团占领了长沙。部队进驻长沙后,袁国平立即接管了当地的报社,出版了宣传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各项政策的《红军日报》。正是由于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红三军团在长沙扩军达七八千人,筹划银元40多万。
  1933年1月后,袁国平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又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他先后参加了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在此时期,袁国平不断总结和发展军队政治工作的经验。随后,他在数次战役政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战时政治工作经验》-书,系统地分析和论述了从战前动员、备战到进攻、追击,从伏击、胜利到退却、失败,从行军到宿营,从我军工作到友军工作、敌军工作、群众工作等方面的政治工作经验。这本书,也成为红军其他部队的政治工作的教材,影响极大。
  由于袁国平对红军和根据地政治工作的贡献,1934 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袁国平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政治部主任。1936 年6月,党中央决定创立红军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前身),袁国平任红军大学下属的红军学校政治委员。同年12月,红军大学扩编成一、二校,袁国平任第二分校政治委员。他主持教学大纲的制定,抓教学训练,亲自讲课,并参加学生讨论会。他还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做群众工作。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国平奉命到甘肃庆阳任中共陇东特别委员会书记。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袁国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反对无原则的迁就倾向。同时,他在陇东地区广泛开展党中央提出的十大救国纲领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37 年10月,为了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党中央命令袁国平南下,全力协助叶挺、项英完成南方八省游击队的集中改编工作。1938年1月,袁国平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他到职后的第一步即抓政治部的组织建设,亲自物色和挑选了各级政工干部,抓紧对干部的训练和培养编写了《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选编了《苏联红军政治工作辑要》等书。袁国平在协助叶挺指挥作战的同时,还在部队建立起一整套系统的政治工作制度。
  在1938年6月17日至19日的新四军第一届政治工作会议上,袁国平把新四军政治工作基本任务归纳为四项:(1)健全党的工作,发挥党支部在连队中的领导作用;(2) 正确执行干部政策 ;(3)深人进行政治教育,使每一个干部、战士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牺牲一切奋斗到底的决心:(4)确立政治工作制度和健全政治工作系统。1938年8月至11月,袁国平又兼任政治部宣教部部长1939年1月,新四军召开了第二次政工会议,袁国平作了题为《新四军一年来政治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
  江南敌后游击战争的环境和它所具有的各种特点,给政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1939 年2月15日,袁国平在《抗敌》创刊号上发表题为《江南敌后游击战争中军队政治工作》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具体分析了江南敌后环境的特点,根据在江南敌后作战的经验,论述了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政治工作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他指出:江南水乡,地势平坦,河流交错,游击战争十分困难;江南又是有名的“温柔乡”,对军队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军队分散游击在敌后,最易脱离上级掌握,助长流寇主义。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军队没有政治工作,要坚持江南敌后抗战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强调要把政治工作作为军队的生命线,依靠政治工作战胜困难,追求胜利。
  1939年12月2日,新四军政治部召开了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袁国平在题为《过去宣传工作的总结及今后宣传工作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说建军必须建人,建人必须建脑。如何建脑就是宣传教育,把头脑武装起来。我们要把党的政治主张变成人民自己的主张。”还指出:“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理论和实践的一致。
  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在安徽泾县茂林以东山区,以重兵围歼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浴血苦战,多次打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但寡不敌众,弹尽粮绝。
  1月12日午夜,袁国平突围至距军部指挥所六七里的周家大山山洼中,在与敌人的激战中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身负四处重伤。眼看自己无突围出去的可能,为了让其他的战士能够顺利突围,袁国平几次恳请警卫人员开枪打死自己,在被警卫人员拒绝后,袁国平趁大家不注意,用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响了扳机。袁国平牺牲时年仅36 岁。袁国平牺牲后,战士们将他掩埋在章渡河边,并作了记号。1955 年6 月19日,袁国平同志的遗骸被重新安葬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